本文共 336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1 分钟。
近年来,开源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,微软收购GitHub、IBM收购红帽,都表明了开源的价值。国内公司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开源,加入开源基金会/贡献开源项目。但是,它们到底做得如何呢?为此InfoQ统计了国内在GitHub上较活跃的7家一线互联网公司的50多个账号的2800多个项目,为大家呈现一部分答案。
本次参与统计的公司包括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华为、美团、360、小米,一共7家公司,在最开始的时候,我们选定的是10家公司,它们都是国内互联网的代表型企业,但由于其他3家公司或没有统一管理自己的开源项目,又或是开源项目太少,没有分析的价值,所以我们就删去了。
在搜集这7家公司的开源账号的过程中,我们尽量收集了网络上的信息以避免遗漏,不过由于统计口径不一,有些公司只承认在GitHub公司主体账号旗下的项目,导致团队账号可能难以收集全面。但是我们又认为有必要收集以团队身份出现的公司账号,它们的行为也代表公司的一部分,公司也应该将这些账号视为公司开源战略的一部分,进行统一治理。
具体如下:
注:饿了么和优酷已经被阿里收购,故归入阿里旗下,下文分析的数据都是基于非fork的项目。
Star数越多,表示该项目越受欢迎,在Star数TOP 10的开源项目中,阿里有6个项目,百度有1个项目,腾讯有2个项目,美团有1个。
蚂蚁金服的ant-design以4.3万star数领跑,即使放在整个中国范围内,它也是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之一。而计算公司的项目数方面,阿里以6个遥遥领先,说明阿里在开源方面受到开发者的广泛认可。
在领域方面,star数最多的项目里前端相关的项目有7个,包揽前三,一方面说明国内公司在前端开源方面做的最好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前端项目在GitHub上普遍更受欢迎。
注:这里面的贡献者只包含拥有GitHub账号的人,邮箱未注册GitHub的开发者未显示在内
Contributor数越多,表示项目越开放,在贡献者数排名前十的项目中,阿里令人吃惊的占据了8个席位,几乎全部包揽,百度则占据剩下两个。阿里的ant-design项目再次名列榜首,包括衍生项目ant-design-pro也榜上有名。
贡献者数量是体现一个项目是否开放的重要指标之一。项目越开放,它就会接纳更多来自社区的贡献。而由公司推出的开源项目尤其需要关注这一指标,因为有些公司开源项目只是将源码开放出来,但具体开发和路线演进并不允许它人染指。
我们可以看到,阿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努力做出了一些改进,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国内公司的开源项目能够拥抱社区。
commits提交数越多,表明项目越复杂,开发周期较长,协作者数量更多。在commits数前十中,阿里占了5个,百度占了3个,腾讯和美团各有一个。
这里笔者发现一个现象:部分大公司会fork一些知名的第三方项目并创建分支,但并未体现在github的fork关系里,其中以阿里居多,如AliOS-nodejs项目。笔者认为,这种行为并不值得鼓励。
在Top10项目中,百度的Paddle和Apollo项目名列前茅,说明百度声称的在AI方面基于开源理念来打造项目和产品,兑现了它自己的承诺,值得尊重。
另外我们发现,这10个项目有4个都是Apache基金会项目(Flink由阿里收购而来),说明Apache基金会在开源方面名不虚传,也说明国内公司的确是把最好的项目捐献给了Apache基金会。
在开源账号方面,各大公司的官方账号并不是拥有开源项目最多的账号,这一桂冠被阿里的Kissy gallery团队摘取,其原因是这个账号是Kissy前端框架的组件库账号。遗憾的是,Kissy项目事实上已经死亡,其活跃期在2015年之前,在那个时代,Kissy团队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利用GitHub的先驱之一,它们固然值得尊重,但阿里是不是应该对这些账号做一些清理呢?
我们将所有公司的项目Star数做了一个分布图,我们发现,腾讯开源项目虽然少,仅有130个,但是质量高,Star数100以上的项目有97个,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;而阿里的项目虽多,Star数100以上的项目也只有237个。这说明腾讯在对待开源时更为谨慎,推出的项目都是对开发者有帮助的高质量项目。
这里面最极端的公司当属华为,它虽然拥有218个非fork的项目数,但Star数100以上的项目仅有14个。其中的原因,一方面是华为多以贡献者的身份参与第三方的底层项目,如Linux、Kubernetes等,这些在统计中未能体现;另一方面,也说明华为在自有开源项目做得还不够,其表现与华为IT巨头的身份并不匹配。
我们统计了各个公司Star数TOP10的项目,并对其按领域分类。我们发现:
最近更新时间可以表明项目的活跃程度,如果项目在过去一年都没有更新,说明很可能已经不再维护。
这里,我们统计了最近更新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所有项目,发现这些项目中阿里的项目数是最多的,一共有269个,占了48%,其次是百度,有98个,占了18%。
GitHub的issue区为开发者求助和协作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,而公司对项目的维护程度可以从公司解决掉的issue里窥知一二。
这里我们按公司分别统计了它们历史上解决的issue数(即close掉的issue数),其中阿里解决了超过6万个issue,比之后的公司解决的加起来还要多,说明阿里对开源项目还是挺上心的,并不是传闻中的“开源后不管”。
排名靠后的公司在这一方面还有待努力。
上面的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视角来研究国内开源的现状,其中,一些数据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看法,比如大部分公司的优秀开源项目都以前端居多,因为前端群体在社区更活跃,前端代码一般也不太涉密,因此公司在心态上更开放一些。
而另一方面,有些数据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,比如阿里的数据几乎在所有类别里都名列第一,有时甚至是其它公司之和,并且在社区化/开放等方面也做的不错。
腾讯在自有开源项目上数量偏少,这也与公司过去并不重视开源有关,近年来,腾讯积极地靠近各个开源基金会,也开源了一些高质量项目,收获了开发者的口碑。
华为在自有开源方面显得有些保守,它的发力点更多在参与社区开源上,自家开源的很多项目多为操作系统和基础架构相关。
而我们还可以看到,个别人和团队对整个公司的开源能产生重大影响,比如阿里的玉伯不仅是Kissy的创始人,也带领团队开发和维护ant-design,撑起了阿里开源的大旗;百度有echarts团队;腾讯有Alloyteam;360有奇舞团等。
不好的方面则是,这些最优秀的中国互联网公司,在底层关键项目上和国外还是存在较大差距,如ant-design/element等,只是React、Vue等前端框架的组件库,是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,而自己作为生态核心的项目在国内极少,因此,国内开源只是看着热闹,在实际作用方面,和国外差距极大。
另外,国内公司对于GitHub还没有做到物尽其用,在开源治理上还有所欠缺,我们看到有大量的fork项目,有大量的空项目,这些项目应该第一时间清理。对于不再维护的项目,GitHub也提供了归档功能,国内公司应该善加利用。
注:
转载地址:http://fdcol.baihongyu.com/